搜索: 开始搜索

老子名言及解释60句精选句子

老子名言及解释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名言大全集锦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解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

1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

13、“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14、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6、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因此上德源自于“道”。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名言名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9、(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2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25、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3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3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3、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34、⊙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8、解释: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39、释义: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应诺与斥阿,都是一种声音,起初只有恭慢之分,能有多少差别?

40、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4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4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

4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7、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

48、首先我们从老子自身来看,他是精通易理的,他对人生中的祸福凶吉这些概念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判断的,尤其是在他考察了“道”的根本问题后,他的心与宇宙大道同在,他对世界的那些伪善和假道义等也都非常瞧不上眼了。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50、(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51、《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5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5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5、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5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58、“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5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