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搜索

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71句精选句子

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3、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4、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7、但动物们,都真的这么认为的吗?它们曾经可是可以在大自然乱跑,穿梭,追逐,游戏,打闹,可如今,只能在一个圈子里。

8、“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返璞归真,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

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0、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1、最后,像庄子告诉我们的那样,既内心相忘于我们追求的“道”,外在也摆脱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羁绊,让精神和心性遨翔于无限的天地之间,优游自得,无牵无碍,一任自然,从而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12、庄子是我们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庄子名言名句115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13、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4、这个世上,也只有人最喜欢自以为是,就好比人都觉得把动物关进动物园里,供吃供喝,不让动物自己去捕食,很多人就羡慕动物园里动物,觉得动物园里动物真幸福啊。

15、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1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7、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名句

18、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2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23、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

2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26、水是一面清澈澄明的镜子,它不仅可以为世人照须眉、正衣冠、正心性、鉴德行,它还是世间“平中准”的标准,可照天地万物,可为“道”之准绳。

27、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8、盲目地去模仿别人的做法,不仅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丢失自己原来的本领。

29、“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30、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生硬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3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2、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33、它们曾经可以享受捕食带来的快乐,虽然偶尔饥饿,但它们至少活出了它们想要的样子。所以人啊,不是动物,就不要去羡慕动物。就如当今有些人羡慕宠物阿猫阿狗一样。

34、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德充符》。德会长存,形体会丧失。品德是根本的,而形体是次要的,忽略品德才是真正的错误。判断一个人不能只看其外表而忽略了他的品德修养,我们应该以一个人的品德为衡量他的标准,而不能以他外在的缺陷为衡量标准。

35、庄子名言中更为人熟知的:哀莫大于心死。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越俎代庖。游刃有余。

36、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7、庄子在《 庄子》一书里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38、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39、原意是两条鱼在即将干涸的水中为活命,互相吐口水以保持对方湿润不被干死,故称“相濡与沫”。庄子借此感慨“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两条鱼仅凭着对方的口水是难以存活下去的,还不如相忘各自逃命寻找江湖让自己存活下来。

4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41、“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2、8/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4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4、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4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4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47、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48、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49、5/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50、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5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2、“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53、语出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在骨头连接的地方劈开,没有骨头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分解。这句话用来比喻解决问题从要处着手。

5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55、庄子的“止水”,是道家的水,体现了道家“安然”、“泰定”的心性。面对红尘中熙熙攘攘的喧嚣纷扰,道家人要保持一颗“安然”、“泰定”的心,不为所动,心如止水。 而且,要经常在静静的止水面前反照自己,“鉴于止水”,以消除内心浮动的杂念。

5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57、那里有一种鱼,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开的双翅就像云垂天边。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5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59、更进一步,庄子认为,鱼儿不仅“忘水”,而且要互相“忘”了。

6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1、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战国·庄周《庄子·至乐》

62、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6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65、语出战国·庄周《庄子·山木》。君子之间淡泊的相处却很亲近,小人之间甘甜却很容易断绝。因此大凡那些无缘无故的接近,最终也会无缘无故的离散。

66、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6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8、将为(月去)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扁囗。此代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匠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囗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反智也,孙子曰: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69、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7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