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搜索

俾斯麦的铁血名言31句精选句子

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1、比如在第二帝国闹得沸沸扬扬的考策丑闻。莱贝雷希特·冯·考策(LeberechtvonKotze,1850—1920)是帝国宫廷礼仪总管。19世纪末柏林上流社会和皇室成员收到了很多匿名信,揭露许多高级贵族(甚至皇帝本人)的放荡风流事,包括性派对和同性恋行为,信中还附有照片。这严重损害了皇室的声誉。因为其中的细节是只有宫廷内部的高层人员才知道的,很多人怀疑是考策干的。调查无法证明考策有罪,但宫廷官员卡尔·冯·施拉德尔(KarlvonSchrader,1848—1896)等人仍然纠缠考策,谴责他给宫廷抹黑。尤其施拉德尔及其妻子也在匿名信揭露的放荡贵族之列。考策忍无可忍,与施拉德尔决斗,将其打死。考策被判两年三个月的要塞监禁,但很快得到皇帝赦免。不过,因为丑闻太大,考策的婚姻破裂。(14)究竟谁是色情书信的始作俑者,至今不明,但肯定不是考策。

2、俾斯麦走上政治舞台前后,正是德国急剧变化的动荡时期,这使他得以充分施展其政治才能。他将普鲁士领导统一德国当作自己的抱负,并终身致力于此。他一上台就以强硬的姿态宣布,要用“一场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解决的斗争达到目的”。他认为国家四分五裂“是一种病,迟早必须用火与刀治好”,他声称,如果取得权力,“我将统领军队,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将德国统一于普鲁士的领导之下”。

3、德国人偏好过度情绪化、戏剧性的领导人,如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德国人不喜欢共和国,以帝国一词代之。希特勒是以民主方式选出来的,是德意志民族的代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是:“音乐总是唤起我心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渴望: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田园般的宁静。”这就是铁血与音符的民族性格直率表白。在二战一些电影里,我们常看到一些纳粹军官穿着笔挺军服或温文尔雅地弹钢琴,或倜傥不羁地跳华尔兹,但下一个镜头却是手持冲锋抢暴戾恣睢地滥杀无辜百姓……这就是残暴与浪漫并存,在战时集体陷入泯灭人性的疯狂了。

4、杰斐逊志存高远,但也明白,要让梦想成为现实,其捍卫者要足够强大和狡猾,能让历史为其所用。大体来说,就是哲学家的思考、政治家的操控。杰斐逊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政治家,而且常常能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这就是权力的艺术。

5、(7)Clark,Christopher.IronKingdom:TheRiseandDownfallofPrussia,1600-19Penguin,2007,p.4

6、) Wise men learn by other men&#s mistakes; fools by their own. (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得教训;笨人则自己付出代价。(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7、俾斯麦是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特别擅长拉一个打一个。(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8、(9)Lennig,Petra:DasverweigerteDuell:BismarckgegenVirchow.URL:http://www.dhm.de/archiv/ausstellungen/gruenderzeit/exposes/Lennig%20-%20Das%20verweigerte%20Duell%20-%20Bismarck%20gegen%20Virchow.pdf

9、形势危急,普鲁士国王的宝座摇摇欲坠。芬克主张只有国王退位,才能挽回局面、抚慰革命者并保全君主制。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没有子女,他的弟弟威廉是继承人,因主张强硬镇压革命而获得“霰弹王子”的恶名,成为柏林城里最受憎恨的人物。(7)他逃到了英国,太子妃奥古斯塔还在波茨坦。芬克希望不受自由派欢迎的威廉也放弃王位,并请俾斯麦帮忙劝说。3月23日,俾斯麦拜访了奥古斯塔,但这次会谈的过程如何已经是罗生门,各执一词,后人无法知道真相。俾斯麦后来说,奥古斯塔告诉他,威廉太子已经去了英国(这让俾斯麦大吃一惊),她打算扶持她与威廉的长子为普鲁士国王。俾斯麦坚决拒绝,说这是叛国。奥古斯塔(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对此次会谈的描述却完全不同。她说,当时俾斯麦代表普鲁士王子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和威廉太子的三弟)来找她,请求她允许他们用威廉及其长子的名义发动反革命,撤销国王已经做出的对革命者的让步(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实施宪政)等。她拒绝了。

10、当时墨索里尼压根看不上希特勒,希特勒同样也瞧不上墨索里尼。

11、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12、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13、(8)http://www.spiegel.de/spiegel/print/d-430649html

14、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5、尽管眼前的现状很好,但是自古以来,有志向的人都会自强不懈,不会为逆境所折服。

16、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17、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

18、如果隐去名字,杰斐逊时常为人引用的话,我们或许以为出自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或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笔下。实际上,联邦大法官非常喜欢引用杰斐逊,尽管出于权力制衡原则,他们原是全美国最不情愿赞颂总统的群体。读者可能记得一张传播甚广的照片:美国总统奥巴马讲话时,众人起立鼓掌,唯独那九位坐在前排的黑袍大法官,表情淡定,安坐如恒。对他们来说,向总统鼓掌有违职业伦理;偶有破例,则是因为讲话内容与总统的执政主张无涉,关联到了人类的普遍正义。同理,在法院判决书中引用总统言论作为司法依据,也非通行之道,除非该总统是《独立宣言》的撰写者托马斯·杰斐逊。——“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和《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有类似待遇。

19、因此可以说,在德意结盟之前,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20、杰斐逊的名言“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曾令知识分子心潮澎湃,并对大法官的判决起了指导作用。他还强调:“真理是伟大的,如果听其自然,它终将占上风,真理是错误的有力的反对者,……如果允许人们自由地批驳错误,错误也就没有什么危险。”“只有错误才需要政府的支持。真理靠自身就能站住脚跟。”我们在霍姆斯和布兰代斯等大法官的司法意见中,可以清晰看到杰斐逊的影响,比如布兰代斯在“惠特尼诉加利福尼亚案(1927年)”的异议书里写下的著名意见,分明来自杰斐逊的鼓舞:

21、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血来解决。

22、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23、在欧洲鲤鱼池中的梭子鱼,阻止我们成为鲤鱼。

24、帝国海军少尉汉斯·冯·克特尔霍特(HansvonKetelhodt)男爵(1871—1948)给律师岑克尔(Zenker)戴了绿帽,遭到对方的挑战,在决斗中打死了岑克尔。这件事引起了特别大的轰动,汉诺威省省长鲁道夫·冯·本尼格森因为此事大力谴责决斗,说通过这种方式能否捍卫荣誉是值得怀疑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久之后的1902年,本尼格森自己的儿子,地方长官阿道夫·冯·本尼格森因为妻子与别的男人的关系说不清,于1902年死于决斗。(15)举国哗然,组建了“反决斗联盟”。

25、1865年6月2日,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普鲁士地方议会辩论之后,时任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当着众多议员的面,向他的另一位政敌,著名的医生、病理学家、大学教授和自由派议员鲁道夫·菲尔绍(RudolfVirchow,1821—1902)发起了决斗挑战。菲尔绍思想进步,支持社会福利、少数民族权益,反对扩大军备、反对战争,与俾斯麦的政治冲突已经有有一段时间了。此时正直普鲁士的“宪法危机”,国王、俾斯麦和保守派希望为陆军大幅度拨款,需要议会通过,但议会里的自由派认为这么一笔巨款最好用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菲尔绍在议会严厉批评了俾斯麦,让首相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菲尔绍拒绝了决斗,说这不是符合时代精神的解决争议的方式。(9)的确,在这样一位出身资产阶级的高级知识分子眼中,带着封建时代贵族气的决斗的确与时代格格不入。而俾斯麦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位老派的贵族,所以热衷于决斗。此事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双方都有很多拥护者。很多保守派认为,菲尔绍的确不能接受决斗,因为他身为资产阶级,没有“荣誉”可言。

26、有个轶事,讲俾斯麦住旅馆,他要叫自己仆人,必须在房里按铃,仆人才能进来,这是德意志贵族的特点,很刻板,一板一眼的,但房间里没有铃,只有旅馆前台有,俾斯麦叫旅馆老板给他房间装一个铃,老板不从,俾斯麦回屋,对着天花板就是一枪,把旅馆老板给吓了,俾斯麦说,我屋里没铃,只能一枪,咣,来叫我的仆人,旅馆老板无辙,只能临时给安一个,俾斯麦就是么性格的一个人。有人觉得后来的德国深受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影响,使之成为二战策源地,所以称俾斯麦为“魔鬼”。

27、根据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可知,早在公元前4750年至公元前4450年这段时间里,家猪就已经是生活在德国北部地区的早期先民的肉食来源了。

28、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迈克尔·乔丹

29、因此当一战爆发,英法略施恩惠后(把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东南部,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一起割让给意大利),意大利自然而然的就倒戈到了协约国。

30、俾斯麦有一句名言: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根本没有失败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