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搜索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54句精选句子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1、陶渊明此诗作于何时颇不可知,前人有一种推测,认为作于晋、宋易代之后,且有具体的影射。明朝人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说:

2、桃花源在哪里?各人只顾自己说去,你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把假的说成了真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3、分享陶渊明的这是《饮酒·结庐在人境》,不是为了劝大家归隐和消极,更多的是让大家吸取里面的正能量,学习陶渊明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宁静致远的心境,活出自己人生的”真意“!

4、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5、如果纯粹是死记硬背,要想将这“二十四史”背下来,还是需要花费不少工夫的,而且极其容易记错。可如果你懂得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二十四史”根本就不用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你理解了这“二十四史”的编排顺序,那么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就了然于心了。

6、《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7、公元400年,陶渊明入了桓玄的幕府,做起了幕僚。不久之后,陶渊明又辞职了!

8、《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9、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10、陶渊明的生活、思想和创作,以他四十一岁为界,分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主要是出仕阶段,他希望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后期,即四十二岁至六十三岁,是陶渊明的隐居田园阶段。

11、赞叹此公“敛辔”“萧然”的心态和“独养其志”的定力,充满了钦佩仰止之情,虽然没有像《扇上画赞》那样直接提到自己,但是文中把自己带进去的意思还是比较明显的。

12、说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再来细分析一下诗句!

13、陶渊明祖上世代为官,祖父也曾做过太守之职,但是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家境也逐渐开始没落。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期间他出任的低级官吏不计其数。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刚辞职回家的陶渊明又被召回出任主簿一-职,可是没做多久,他又辞职跑回了家中。(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14、陶渊明《咏荆轲》诗的妙处在于在不长的篇幅里把荆轲刺秦王的著名故事讲得首尾完具,头头是道,形象鲜明,充满感情。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陶渊明处理各种题材都有极高的水平,田园生活固然是他的最爱,平淡而有味的风格固然是他的擅长,而要来一点慷慨激昂的历史叙事,亦复当行出色。此是大家风范。

1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也有点律句的意思。这更是乱写,狗啊鸡啊这种不入诗的东西都来了,还一本正经弄成对仗。但他写这种日常生活的东西,都有典,“狗吠深巷中”是汉乐府的典,“鸡鸣桑树巅”是《诗经》的典。现在写实验体,不怕把日常的东西写进去,但是写时要有典故。越平凡的不入诗的,越要有典。

16、(2)东晋王朝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陶渊明家境落败,壮志难酬。

17、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18、曹毅·浅谈《桃花源记》—心灵的净土·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月

19、由于在官场过得很憋屈,陶渊明做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惊人举动,直接辞官回乡了。这首《饮酒·结庐在人境》就是在陶渊明归隐后的第12年创作的,此时正是东晋朝廷灭亡的前夕。陶渊明看到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以及士族大家把持朝廷的不利局面,于是做《饮酒》抒发自己的情怀!

20、诗里想象三良即子车氏之三子当初全心全意为秦伯效劳,“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简直形影不离,所以穆公死时,要他们一起走,继续在一起,“三良”也愿意同他一起去死,因为“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他们在面临殉葬的时候,没有任何迟疑。这样的立言,很容易令人想起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咏三良》诗中的句子:“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贰。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陶渊明也说君命不可违,他们都不以三良之殉葬为非。但是陶渊明又说,当确知三良将死而无可救赎时,自己也流下大量的眼泪,沾湿了衣服。加起来看,陶此诗的基调是“惜而哀之,不以为非。”(张潮、卓尔堪、张师孔同阅《曹、陶、谢三家诗·陶集》卷四)

21、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2、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23、此诗咏叹的是汉文帝时代名医兼官吏淳于意之女淳于缇萦。淳于意以事下狱,将遭肉刑,其幼女缇萦上书救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淳于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24、《陶氏宗谱》称此为“都昌秆林”,地域横跨现在的苏山乡土目、马鞍、徐港三个村委会和左里镇清辉村委会,北邻鄱阳湖最狭处屏峰,西望庐山五老峰。陶家冲、陶家垅、陶家舍、茶园冲、老庙嘴,这些历经沧桑的原始状态无不说明这里曾经住过陶家望族。陶家冲北出八里港入屏峰湖,中出牧牛巷入土目湖,南出潭子口,往星子县(原南康府)。老庙嘴正是陶侃故居旧址,不知何年改做陶公祠。秆林陶氏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最后一位老人仙去,一个望族淹没在滚滚尘沙里。陶氏后世子孙寻迹凭吊,徒增一分无奈的悲怆。

25、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2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7、十里陶家冲与桃花源神似形不似。写类似搜神的神怪传说陶渊明不是第一人,《楚辞》、《淮南子》、《搜神记》中随处可见,但陶渊明聪明之处不是写几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仙,而是写住在仙境里的一群老百姓。修炼成神仙难,但不用修炼就能住进仙境是我辈凡夫俗子梦寐以求的事。

28、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29、晋朝统一天下后不久,就发生了因皇室权力斗争而导致的“八王之乱”,进而引发因北方匈奴叛乱而导致的“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的结果,是晋朝皇帝被杀,一些晋朝皇室和大臣南渡,以延续晋朝。由于晋朝原本定都于洛阳,南渡后定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故史家将南渡前的晋朝称为西晋,南渡后的晋朝称为东晋,所有晋朝的历史都记载在《晋书》里。

30、从此,这一人物形象,深深地印记在每位读书人的心坎上;这些句子,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31、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2、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33、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34、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0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

35、这几句描写对仗,跟谢灵运《山居赋》一个写法。只不过陶渊明把谢灵运高大上的东西换成了日常。《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说七月七日那天要晒衣服,阮籍的亲戚拿好多绫罗绸缎出来晒,顺便炫富。阮籍说他家穷,就大裤衩子出来晒吧。其实这就是一种贵族风度,一种调侃。谢灵运就同那晒绫罗绸缎的,陶渊明就同那晒大裤衩子的。

36、陶渊明祖上世代为官,祖父也曾做过太守之职,但是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家境也逐渐开始没落。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期间他出任的低级官吏不计其数。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刚辞职回家的陶渊明又被召回出任主簿一-职, 可是没做多久,他又辞职跑回了家中。

37、秆林的名字取得很有意思。一说是芦苇秆。鄱阳湖边上的芦苇荡今何在?一说是笆茅秆,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的笆茅开出一蓬蓬紫色的芒,熟透后变成白雪一片,农人采秆做成一把把扫帚,这种扫帚是家居最好的扫帚。

38、陶渊明的身上有太多的谜。父亲是个谜,出生年代是个谜,年龄是个谜,出生地是个谜,隐居地是个谜,谥号是个谜,葬于何处也是个谜,他心中的桃花源更是一个谜。现在的陶渊明的诸多信息都是后人从其诗文中推理出来的。众多的谜源于战乱。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东晋、楚、刘宋),十个皇帝(晋哀帝、废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桓玄篡位、恭帝、宋武帝、少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多事之秋。为了弄清陶渊明的身世,我走了很多地方,也查找了各种说法的源头,我也说一个推理结论:丹生侃,侃生茂,茂生敏(各地陶氏宗谱此种说法居多),敏生渊明,渊明生子五曰俨、俟、份、佚、佟。祖父是个太守,父亲是大守还是布衣难以定论,父亲在他八岁时就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生活颇为艰难。陶渊明家是显赫的陶氏家族里衰落得最早的一枝。陶侃死后,东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原战火纷飞,江东相对稳定。陶氏子孙大多数在秆林和浔阳境内。秆林陶氏第一次迁徙始自世袭长沙公的陶延寿,其他做了官的陶氏子孙陆续举家迁于任所。《会宗谱》记载,留在秆林的剩下陶渊明一枝。由此也可见,陶渊明的父亲布衣的可能性较大。陶渊明诗中出现的主要隐居范围在星子的栗里、上京。这些地方都是陶渊明归隐后住的地方,如果以此推理陶渊明就是栗里或上京人显然有悖常理,住在自己家里,能叫归隐么?陶家冲的出现,才使得一切合理化了。陶家冲与星子的上京仅一水(鄱阳湖最狭处)之隔,栗里在星子县城西。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以选择,出身不能选择。陶渊明可以选择归隐,但不能选择不在陶家冲出生,因为陶渊明的父母家道败落后别无选择,只能寄身祖上留下的几亩薄田和陶侃遗留在老家陶家冲的百年老宅。陶渊明的人生轨迹大致是,生于陶家冲,父亲对他没有什么影响,既没能养家,也没有育子。父亲死后,陶渊明与母弟靠几亩薄田相依为命,偶尔得到外祖父孟嘉的照顾,孟嘉在外为官,也是个清流,更多照顾也难,他看到小外孙又像自己当年那样成为孤儿,非常痛惜。陶渊明到了发蒙的年龄,孟嘉就送了他一整套儒家经书。陶渊明十二三岁的时候,五十一岁的孟嘉去世了,几部经书是留给陶渊明的唯一遗物。陶渊明每到农闲的时候,就拿起来攻读。“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陶渊明从小就不爱扎堆,老是一个人闷闷地看书,性格自卑、内向。“弱龄寄世外,委怀在琴书。”谁说陶渊明不通音律?其实他弹得一手好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陶渊明受到外祖父孟嘉的影响,是一个有儒家经学功底的“农民”,他在诗文中也非常推崇儒家。陶渊明博采众家之长,但主要继承的是儒家思想。青年时代,在外游学求仕三年,发现自己在讲究地位出身的士族眼里一钱不值,只好又回到老家。

39、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0、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41、陶氏五代三贤,贤母湛氏,贤臣陶侃,贤士陶渊明,在中国少见,在地球上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42、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43、陶渊明就是沉枭阳的见证者,目睹山崩地裂,沧海桑田,内心的震撼也许是撕心裂肺,但在他的笔下却只淡出一句:“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地貌变了,人心变了,当然找不到出路。由此可见陶渊明修为已经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我原来认为陶渊明顶多算小隐,白居易有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陶渊明历经朝代更替、战争杀戮、天地变色这样一些事件之后,内心仍然如此平静淡定,足见其是大隐。白居易错了,归隐其实不能以环境来认定隐之大小,关键在于他内心的七情六欲消磨了多少。据此而论,白居易中隐都算不上。

44、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45、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46、陶渊明渐渐长大,就搬回祖居。寻阳柴桑城(今江西九江)西五里之处,有个叫上京里的地方,就是陶渊明的祖居,这里背山面水、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景色迷人。这是他的曾祖父陶侃所建,后来陶渊明的祖父陶茂也隐居在这里。他的祖居有数亩大的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垂柳。这五棵垂柳是陶渊明的父亲所栽,现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到了春天,柳枝含苞,垂线如金,水面照影,随风荡漾,划出层层涟漪。密叶繁枝中,鸟儿鸣叫,婉转悦耳。

47、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48、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49、(王补平资料精选)最全小学资料、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指导(不断更新中。。。保存备用!)

50、清朝人陶澍在集注本《靖节先生集》卷四中说:

51、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52、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53、东晋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南北分立的状态。在东晋建国一百年后,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取代。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史家称刘裕所建立的宋为“刘宋”,称赵匡胤所建立的宋为“赵宋”。刘宋之后,南方又相继更替为齐、梁、陈三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