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搜索

哲学是什么意思简单解释32句精选句子

哲学是什么意思简单解释

1、当科学解释或解决了某一阶段的某些问题,可是又引发了一糸列新的问题。甚至是有些问题压根科学就解释不了,于是,西方人就想到了哲学。

2、知道了哲学的起源,我们还需要知道哲学到底研究了什么问题,社会中有什么哲学体系。

3、逻辑学的发明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当前已知条件推理出未知必然结果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4、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5、当你停下来问“我在哪儿”的时候,你一定是行到这里的,这些问题是连成一片的。你在哪里,跟“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是连在一起的。(哲学是什么意思简单解释)。

6、两位老师的讲法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中国”和“哲学”之间的张力。固然“哲学”只有一个,但这是个超越性的普遍之“一”,不可能落在中外哲学史中的任何一派。但也不离这些派别而在。抽去“中国思想”,得到的那个“哲学”,不可能是真正普遍的“哲学”。“中国哲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那么直接素朴。首先所谓“中国”,这不是一个对象,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物件。中国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反省的时候它可被对象化,但永远不可能被反省穷尽。它总剩余在反省者后面。至于“中国哲学”,可能也不是现成的一套东西,也可以体现为方法。如一定要给“中国哲学”下个界说,所有本质上用中文进行的哲思活动和产物,都是“中国哲学”。但现代汉语本身就以它特有的方式糅合了中西。它既包含西学的译名,也包含大量的传统语言。不少译名本身都有传统的意蕴。中国哲学的古代和现代之间差别固然很大,但未必不可沟通。我想中国思想典籍自有其讲道理的方式。《论语》里孔子对学生的指点,就是一种讲道理。但不是所有讲道理都是论证。所谓论证本质上是概念游戏,一个概念推出另一个概念。但道理比“概念”大些,讲道理是为了实现道理。比如今天很多人喜欢跑步,为什么?我是一个很懒的人,不习惯长跑。但我听他们讲跑步的道理:跑到一定地步,会分泌内啡肽,会很快乐;然后会有多巴胺,上瘾了。我看到“快乐”或者那些化学术语,依然只是“概念”。真要享受快乐我得自己去跑。但事先宣扬的“快乐”,对于促进跑步也有意义。这个和学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很相似。夫子教的一些东西,是可以体证的,但现在还不行。顺着孔子讲的做,到一定地步就能体会到。就像跑步过了极限就会转苦为乐。对于道理来说,论证只是指引、教育的方式,是接引人的方式之不是最根本的东西。

7、泛泛而言,在传统社会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社会已经确定了。比如假设你生在北宋,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很努力,读书、考试,最后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家里立了牌坊,上对得起父母祖宗,下可以庇荫子孙,就是一个好样的人。但是到现在,什么是“好好地过我这一生”就真的成了一个问题。

8、存在主义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

9、道家由人生观和社会观扩展至宇宙论,提出“道”“气”“自然”等哲学概念。道家的一切理论无一不是围绕“道”而展开的。“道”既是生物之源,亦是生成万物之根本,亦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亦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亦为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

10、我可能太受两宋道学经验的影响了。我觉得宋代哲学家面对佛教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在译介和消化佛教经典的过程中,已经被改造了的极具思想创造力的古代汉语。这个想法是读章太炎《齐物论释》产生的。太炎先生用《齐物论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他选择的概念系统是唯识学的。值得注意的是,他对现代西方哲学概念(比如“实体”)是相当熟悉的。当然,章太炎是看到了这些翻译概念的问题。我并不认为这些概念没有问题,但它们已经构成了我们的语言处境。我们已经失去了绕过这些概念来谈论思想的可能。面对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境,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问题,也许是一个富有生长力的方向。丁耘说我面对西方哲学和旧学(经学)两面的夹击,我部分认同。但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冲击是我想面对的,那就是现代实验科学。现代实验科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我们无可奈何。但在道理上,它们并没有拿出什么站得住的理由。比如,如何证明经验规律的普遍性。现代自然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征服,根本上讲靠的还是力量。哲学如果还有它的意义,就得在道理上立起来。以思想的力量,为真正人文的生活提供辩护。在这个维度上,中国传统哲学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我看来,哲学问题是连续的和普遍的。哲学问题的连续性,使我们有可能从传统哲学中生发出面对当代世界的思想。

11、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必须在知道了语境和上下文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才能被真正理解。

12、爱国首先爱的是自己的同胞,我们应该怀着更大的善意去理解、去包容、去关爱他们。而有些人认为“自己与同胞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取用关系——你得到冠军,满足了我的愿望和情感需求——这是什么爱国?这是“自爱主义”。

13、因为这门学科是目前人类所有学科的顶峰,是人类思想文化漫长历史的一个重要结晶。

14、厌世主义,亦即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是特定人群中所形成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观心理的反映。(注意这幅图跟上面第36幅的差别)

15、虽然海德格尔不会赞成卢梭的一般学说,但是在很根本的一点上,海德格尔也未见得跟卢梭距离有多远。那就是一个人不在于以世俗标准做得好或不好,而是看他最后是否敢于面对上帝,在《存在与时间》里就是能否面对自己的良知。泛泛谈存在主义没有太大的意义,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当初被叫做存在主义者的人,比如说萨特和加缪,其实是非常不同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相当简化地来谈存在主义所讲的存在感,这个存在感虽然也包含存在的焦虑、苦恼等等,但和古人所讲的存在非常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可以讲一辈子,今天只在一个点上谈一谈。

16、对哲学的主题亦存在许多看法。一些人认为哲学是对问题本身过程的审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实质上存在着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哲学命题。

17、这具有两面性。完全个体化,个体的认知和生活都是不可能的。虽然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享有人类生物性的共同体,它们是相关的、共通的、有类型的东西。但是学习哲学的人,要非常小心地处理特定的经验和普遍公式套用的关系。现在的社会情景中,哲学思考特别注重经验特殊性。

18、贝克莱断定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

19、现代汉语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积累,已经蕴藏了极大的思想的可能。今天面对西方哲学,至少有一个如何面对现代汉语中的西方哲学的问题。出于叙述简洁等方面的考虑,我没有直接引入与西学的对话。我更希望以现代汉语为媒介,在比较的路向之外,探索涵纳西学的可能。

20、休谟则进一步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

21、现在,我们经常陷入困扰、迷茫、焦虑、纠结的情绪中。在传统社会,这是无法想像的、非常遥远的、看上去与你无关的情绪,现在却会影响你、左右你。

22、(《一本与生生》,杨立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一八年版)

23、负和毅力,重视追求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推己及人。

24、现代中国哲学的写作,语言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写《一本与生生》用了很多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西哲概念。其实这在当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并不鲜见。如果你去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著作,把引证材料的部分去掉,你会发现大量西哲概念的运用。而这些概念的运用往往并没有逻辑和思理的一贯性。我的做法只不过是试图以一以贯之的概念体系化,彰显出中国哲学的某种固有理路而已。在我看来,纯粹的传统哲学语境已经不存在了。在所谓的纯粹传统哲学语境讲中国哲学,我认为至少是不真诚的。不对理气、心性、性命、体用这类概念做明晰的界定,我们其实已经不知道这些概念到底在说什么了。在曾经的古典语境里,这些概念的内涵很清楚;但今天不同了。我们很多研究在用这些概念的时候往往停留在这样的状态里:写的人觉得我写清楚了,读的人也觉得自己好像读懂了,彼此之间对话的时候似乎也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但当你真正想把这个道理有说服力地讲出来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中间的困境。

25、另外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关于认识世界。一开始我们说,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是互相联系的事情。但是从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以来,“认识世界”慢慢就跟“认识自己”脱离开来了,逐渐变成了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一个纯粹的、跟人与人的认识无关的世界。

26、瞎扯:啥!那好。你不是说你懂相对论吗。咱难的不说,就说最最简单的,你来解释下这三个方程的意思。

27、融合主义倡导不同宗教信仰或哲学主张之间的融合。

28、胡塞尔的现象学也是如此。为什么叫现象学?胡塞尔所说的“现象”就是自己的意识,就是意识本身。现象、本体这些概念,胡塞尔、海德格尔所说的跟古典哲学所说的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倒过来的。

29、关于孔子教授弟子的漫画(蔡志忠绘,来源:搜狐)

30、在现代汉语里面,如何写出能够立得住的中国人的哲学形态,我们都只是在尝试。民国以来的前辈尝试出一个形态,但我们并不是非常满意。我们各自要进一步写,但都没有现成的,无论是写作还是思考的方式,还是更实质的中西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可以说都是试错的过程,究竟哪个能够最终成立,能够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世界的一些问题有回应,这肯定是要慢慢来才能有时代的检验。所以很多问题是要期待后面的学生。在这里我初步想的是说,会有两个方面是比较核心的。第一要关注人类一些共同的问题。无论是人工智能的问题,还是现代哲学一些共同的问题,中国的哲学形态如果能够立得住,一定要解决,或者至少对这样的问题有一个表述(自己的处理方式),它和西方目前所有的各种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第除了学习、论证和阐释之外,有一些古人不讲的东西需要我们讲出来。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读古人书的时候,古人会有很多学派之间的争论,无论是先秦诸子之间的争论、今古之争,还是后来的郑王之争、理学心学之争、汉宋之争,看传统争论其实是我们进入问题非常好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应该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是,其实大家有一些东西是不争的。有一些大家共同认定的东西,是不需要讨论的。但是这些前提,当我们在面对西学的时候,它们是构成问题的,而这些前提是我们仅仅看古人的书可能看不到明确的表述。我们今天重要的任务是发掘出各派共同认定,但不讲出来,其实是非常根本的东西。要把这些东西讲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哲学史肯定是哲学的根基。中西的比较和汇通,也是无论以后哪种形态,这些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

31、skepticism怀疑论/“你根本不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