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搜索

法家名言70句精选句子

法家名言

1、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2、1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舆人造车,就希望有人富贵;匠人造棺材,则希望有人早死。)

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4、1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依赖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赖别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屈原《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7、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9、翻译:孟子说:“倚仗实力假装爱民的人是霸道,行霸道就可以建立大的国家。依靠治理规律而爱民的人是王道,行王道不一定要大国;商汤凭借七十里国土,周文王凭借百里国土就使人心归服。

10、1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臣下在琐碎之事中表现出的忠诚,会使国家真正受到损害。)(说明∶如果对领导同志关心得太无微不至了,请小心)

1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2、(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就坍塌决堤;百尺的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里冒出的火星而引起火灾焚毁。

13、《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4、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15、《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16、李白在《行路难》中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17、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8、1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逾至。(用肉来驱赶蚂蚁,蚂蚁反而会越聚越多;以鱼来驱赶苍蝇,苍蝇也会越来越多。)

19、(译文)这世间,万两黄金,容易得到,可是知心的人,却很难找到一个。

20、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21、⊙墨子: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①,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难点注释:①长:长官领袖。原文翻译:这样就明白了天下之所以扰乱,就在于没有政治领袖,因此要选择天下贤达的人.立他为天子进行统治。深入解析:国家是怎么产生的?政府是怎么产生的?这是中外历史学家、学者探讨的重大问题。作为大思想家,墨子也从国家起源的角度,阐述了他关于国家及其政治领导人产生的观点。在他看来,过去的蛮荒时代,天下之所以混乱,根本原因是没有国君。天下的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混乱问题,创造一个有利于生活的和谐环境,才选拔出贤达的人确立为天子,实行统一领导。人们必须服从他,接受他的领导。这就是他所谓的尚同。显然,这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从而出现阶级,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统治的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国家机器。同时,墨子的观点实质上肯定了君主的合法性,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2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3、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24、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25、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所以臣下提出主张,君主根据主张命其行事,再依据结果来考核他们的功效)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27、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向友人表明属地不可久留,用“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规劝有人早离是非之地。

28、解释:懂得道理不难,明智地处理问题就难了。

29、1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人们办事付出报酬,如果从对人有利的角度着想,那么及时是关系疏远的人也可以合作;如果总想加害对方,那么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疏远和怨恨。)

30、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听信旁人的言语而亲近我的,必定还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言语而责怪我。)

31、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32、(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33、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34、(法家语录)燕地之鼎重达千钧,如果把它放在吴地所造的舟船上,就可以过河,所依靠的,是水的浮力。

35、《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花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36、(法家语录)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该隐晦时就隐晦,该进行时就进行,该停止时就停止。万事在心中筹划,天下事由此而定,心中筹划正确,天下就会太平。关键性的方针正确,天下就会安定,关键性的方针错误天下就会混乱。

37、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舳舻千里 , 旌旗蔽空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8、1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一国的安危决定于君主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决定于国力的强弱)

39、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40、⊙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原文翻译:仓库里充实人们就能知道礼节,丰衣足食人们就能知道荣辱。深入解析:管子执掌齐国大政后,为了实现霸业宏图,他努力争取人心,稳定国家,夯实国内政治基础,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纲领。那么,人的根本是什么?是基本的物质生活。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他主张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并强调指出,人必须吃饱喝足穿暖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礼节,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也才能安心生产。应当说,这在春秋初年,是很了不起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的道德水平一定是与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有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道德的事情都是有钱人做的。不否认,社会生活中存在这种现象,但这一定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赅全。我们看问题,应当看总体,看本质。无数事实证明,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的思想意识。所以,人的文明程度,()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

41、《过故人庄》中体现老友热情好客准备食物的诗句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4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现在想要用先王的法度来这里当今的臣民,和守株待兔是一样的)

43、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5、(译文)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宁,别人的言论也要符合道才能让人接受。

4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7、(14)根夫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化,谓之则。——《管子·形势》

48、《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2)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4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句来含蓄表达聆听琵琶女歌唱后的悲伤之前,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50、《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51、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

52、《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53、1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会忘掉恐惧和憎恶,而都变得象孟贲一样。)

54、1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臣下广泛结交,朝中内外均有朋党,那即使他们犯下大罪,君主也会被蒙蔽过去)

55、1贪愎喜利,择灭国杀身之本也。(贪婪自负,好大喜功,这是导致国破身死的根本原因。)

56、1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择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君主犯下错误却不听忠臣的劝谏,而一意孤行,就会身败名裂而为人所耻笑)

57、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58、(法家语录)尧治理天下,明确法令而已。圣明的君主任用法律而不任用自己的私智,任用法规而不采用各种游说之辞。黄帝治理天下,确定法令而不轻易改变,让天下百姓欣然接受已颁布的法令。

59、1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如果对对方的箭法有把握,那么即使是关系再疏远的也不会怀疑后羿的箭法;如果没把握射中,那么即使是母亲,也会逃避自己的孩子。)

60、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61、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62、1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进言的内容没有违逆的地方,言辞没有抵触的地方,之后才能施展才智展开论述。)

63、(法家语录)申不害说:丢掉术而要别人忠实,就糊涂了。

64、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65、1狠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固执凶悍而不谦和,刚愎自用,不顾国家安危而我行我素,有可能会亡国)

66、(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再愚钝的人,他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

67、   第四部分《和物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学艺术遗产,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最好历史见证。正所谓“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和物语》部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编者选用了23件国家级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刻、瓷器、青铜器、画像石、玉器等,以图片形式光显于书中,生动地表现着我国和谐文化的形象风貌,完全摆脱了纯理念化的写法。关于和之言,编者从诗词歌赋、散曲杂剧里,选取了一百多条名句名段,从不同角度,成直接或间接呈现出历代先人对亲情友情的大爱,对健康长寿的祝福,对节操美德的坚守,对国泰民安的期盼。本期为大家介绍第二部分《和言》先秦百家中的“和”文化——法家(管仲名言)

6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69、(法家语录)人君一定要有公开公正的法律,就像秤砣秤杆可以称量轻重一样,公开公正的法律是可以用来统一大臣们的行动和意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