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搜索

手不释卷的意思71句精选句子

手不释卷的意思

1、《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3、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表达喜欢对象。(手不释卷的意思)。

4、(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5、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6、《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7、清代大学者戴震,一生与书结缘。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戴震,自幼喜欢阅读各类书籍,而且喜欢探求事物背后隐藏的真理。段玉裁在《戴东原先生年谱》中形容戴震“盖聪明蕴蓄者深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难能可贵的是戴震在求学时即表现出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洪榜在《戴东原先生行状》中说:“先生读书,每一字必求其义。塾师略举传注(古人注释经典的作品)训解之,先生意每不释然,师不胜其烦,因取汉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卷授之。先生大好其书,学之三年,尽得其节目。又取《尔雅》《方言》及汉儒笺注之存于今者,搜求考究。一字之义,必贯群经、本六书(造字与用字的六种方法)以为定诂。由是尽通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举其辞无疑,时年先生十六七矣。”(手不释卷的意思)。

8、苦等6年,李晨不愿娶的她,再度撒糖秀恩爱:你会嫁给谁,早就命中注定了

9、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表达喜欢对象。

10、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1、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12、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3、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做一个读书人,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我在掌权前后都读了不少的书,感觉从中得到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你本来就是个聪明人,更应该多读点书。”

1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15、(造  句)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手不释卷的好习惯。

16、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7、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8、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9、基本释义: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20、上文颜之推云:“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古代重视读书热爱读书的帝王不少,而清代的康熙尤可称为榜样。

21、出处翻译:虽然在行军途中,书本也不离开手。

22、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haocom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23、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24、成语出处: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25、继优衣库后,星巴克再度上演“爱情动作片”,大尺度视频曝光:求你们开个房吧!

26、[典故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7、乾隆时期的名臣汪辉祖在为官生涯中非常重视读书。他在《佐治药言》中指出:“遇疑难大事,有必须引经以断者,非读书不可。”这是他将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在他的为宦生涯中得到了印证。他在乌程当幕僚的时候,遇到一个案子:有一个姓冯的人,由于本宗没有人可以过继给他为子,他就自行收养了他姑母的孙子当自己的儿子。等到这个姓冯的人去世后,一个同姓但不同宗的人却出来争着充当他的继承人,太守竟然同意了这人的要求。汪辉祖辅佐长官重新判这个案子。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思路。但是通过读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他看到宋儒陈淳在《北溪字义》中提到同姓同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通过引经据典,汪辉祖“绝其争端”。

28、[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9、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30、《清史稿》评价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他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就在于对书籍与学习近于痴醉的追求。康熙从思想层面上很早就认识到研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帝王勤求治理,必稽古典学,以资启沃之益。”康熙不仅在思想上非常重视学习儒家经典,还身体力行地主动学习儒家经典。青年时期的康熙不仅早起用功读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还能在政务繁忙之余通过经筵日讲等制度深化学习,正如他所言:“朕于政务余闲,惟日研精经史。”

31、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32、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3、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3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奇乐坊是一个公益国学课堂,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35、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36、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37、释:放下。卷:书本。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38、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

39、匡衡、祖莹、唐铸万应说是幸运的,历史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实则还有亿万热爱读书的普通百姓,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却同样值得尊重。正是一代又一代热爱读书的普通百姓接续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绝,并始终有一股来源于普通百姓的力量注入其中,使其活力无限。

40、明末清初有个叫唐铸万的人,做过十个月知县,而后辞官来到苏州,成为一介布衣。他生活非常拮据,常常断炊,以废圃中枸杞叶为饭,“衣服典尽,败絮蓝缕”。在这种境遇下,他仍然能够安贫乐道,以读书写书为乐,“陶陶焉振笔著书不辍”。

41、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42、白话译文: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

43、古代学者往往具有官员的身份,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官员重视读书,一来可以从书中获得处理政务的经验,二来通过读书砥砺品德、提高修养、教育子孙。

44、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45、译文:光武帝在军务繁忙的时候,仍然书本不离手。

46、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47、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48、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49、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50、译文: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书本不离手。

51、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丕《典论自叙》:“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52、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

53、出处: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54、出处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55、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56、(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57、把你的答案写在留言区吧~~~看看你做对了没有?下期讲什么,你说了算,赶快投票吧~~

58、出处: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59、古代社会,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在喜爱读书、热爱学习上取得了超越时空的共识。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驰骋在思想的疆场,从书中开拓了眼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学习到修身的方法,掌握了治国济世的智慧……古人之重视读书,正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手不释卷。

60、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61、康熙读书之辛苦令人同情,他在《庭训格言》中叙述自己有时政务处理完后继续读书,“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但也没有因此废弃学习。康熙读书之痴迷令人钦佩,在巡幸塞外时,非常想看曾经用心朱批过的《资治通鉴》《纲目大全》等书,但因为这些书“卷帙繁多”,“未携至此”,建议随驾诸臣“其各以所携书籍进览”。随驾诸臣“以《通鉴》《文选》诸书呈进”后得到康熙“甚善”的评价。康熙由此不忘告诫诸臣:“凡文武各官,皆须读书,于古今得失,加意研究。”康熙由此得到“自古帝王好学者,远不能及”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62、(少儿故事乐园)一款有趣的看图猜成语小程序!

63、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64、请仔细看看下列各项,哪一项将手不释卷用错了呢?

65、北魏的祖莹,出身富贵,也非常喜欢读书。他读书“以昼继夜”,其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他在父母入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此举既使自己能继续读书,又能不影响父母、避免让父母操心,可见其用心良苦,时人称其为“圣小儿”。

66、C.爷爷酷爱读书,即使躺在病床上也手不释卷。

67、译文:曹操勤于治学,即使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

68、[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9、(释  义)释:放下;卷:指书籍。原意为书本不离手,现形容勤奋好学。

70、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